"); //-->
——一秋又一秋的香港电子产品展
如果说这个时候去香港逛,那么只有两个理由:要么是去购物的,要么就是去看热闹的。就在上周,香港湾仔区,距离铜锣湾不远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里,同样人头攒动,这些人是来看热闹的,也是来购物的——他们是2014香港秋季电子产品展的买家们。
有些产品乍一看,功能、性能基本符合主流,但是外观设计时尚新潮,那么极有可能是香港厂商出的产品;如果外观前卫或是新奇到无法接受,大概是西方厂商的产品;当如果一个产品一看就很“亲切”,非常“接地气”,那么你在深圳各大写字楼里逛逛,说不定就能找到这家公司的办公室。每家公司及其产品都有自己的定位、自己的坐标,技术、品牌和产品决定了每家公司的坐标,而这些来参加香港秋季电子产品展的公司,大都处在同一个象限——小厂商。
香港秋季电子产品展,其本身的定位就是一个贸易平台,来参展的厂商都是来此求商机的。对于有一点知名度的大品牌来说,其销售渠道大都已经畅通,它们更倾向于去CES这种更贴近消费者、宣传意味更浓的展会,或者直接用展会之外的推广方式。而对于小厂商来说,资金力量薄弱,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推广,参加香港秋季电子产品展无疑成了颇具性价比的宣传机会——因为这里有大约10000名买家(非消费者身份)来此扫货。
可以这么认为,这类电子产品展会,几乎成了小厂商、不知名品牌唯一的出路。回顾过去20年的历史,今天的电子产品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样的生命周期:各种大小品牌自由竞争-->只剩下几个大品牌寡头竞争-->出现新的产品类型来颠覆现有格局-->重新进入各种大小品牌自由竞争。而社会分工、金融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等的繁荣,大大缩短了从自由竞争到寡头竞争的时间。如果没有这些展会,很多小厂商可能刚刚入场就因面临着寡头竞争的局面而被迫退场。
这些小厂商们,例如各种做移动电源的,不管是来自深圳、香港还是台湾,大都没有太多自己的核心技术——这是众多终端/整机产品厂商无可回避的痛点,只能靠各种不同的外观或者一些看上去很炫,但实际上很鸡肋的附加功能来吸引一些小众用户——不知不觉市场便成了“科技以换壳为本”的局面。这么说,其实丝毫没有刻意贬损小厂商的意识。任何大厂商都是从小厂商一步一步走过了的,快速变化的大环境迫使硬件创业者们不得不逐浪而前、循利而往,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成英雄,但却是所有公司一起造了时势。
有的公司是想做英雄的,而有的公司是能做英雄的(有技术、有资本、有产品),但可能它们最后都没能成英雄,都为别人造了时势。特别是在现在市场的大环境下,很多公司还没积累到能做英雄的技术和资本,就已经成了时势。所以,在众多的小厂商中至少是有那么一些,根本就没指望过要成英雄,其一开始的定位,基本上就是一锤子的买卖,一次性的“忽悠”,不成功也无需等待成仁,前方500米右转是出口,换个山头,再创“辉煌”。
不过,话又说回来,作为小厂商,成英雄的梦想还是要有的,万一实现了呢?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